• 豪运国际

  • “青春同行 好书相伴”读书活动感悟之三

    发布时间:2012/8/31 17:04:58  来源:  点击次数:10832

    《歌德谈话录》读后感

    盛仕兴公司 蔡晶

         

          人们说 :读一本好书,就是和很多高尚的人谈话 。此书就是歌德的助手爱克曼辑录的关于歌德的言论和谈话活动的集子,更加直接和灵活的呈现出歌德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 ,把他的精神触觉伸向人类知识的各个领域,所涉及到的内容也非常丰富。他的杰出贡献除文学剧作外,对艺术鉴赏和自己的创作经验、政治观点、哲学及自然科学等领域他都有着浓烈的兴趣并提出很多宝贵的见地 ,且一直热情地进行实践 。

          歌德是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德国和欧洲最重要的的剧作家、诗人 、小说家、和思想家。他天性极其活跃,求知欲非常强盛 ,从书中可以感受到他语气亲切和蔼,说话很慢、很镇静 ,是经过周密考虑的;内心宁静而高尚 ,思维深邃而机智 。本人认为德国人所要求的是一定程度的严肃认真,是思想的宏伟和实践的积淀。

          摘录共赏 :

         “一个人只要能把一件事情说得很清楚 ,他也就能将很多事情说得很清楚。”

        “我们周围有光也有颜色,但是我们自己的眼里如果没有光和颜色,也就看不到外面的光和颜色了”

         “一般来说,我们身上有什么真正的好东西呢?无非是一种要把外界资源收进来 ,为自己高尚目的服务的能力和志愿。”

         “如果我一个人犯了错误,我还可以把它改正过来;如果我和三个或更多的人一起犯了错误 ,那就不可能纠正 ,因为人多意见也就多了。”

         “鉴赏力不是靠观赏中等作品 ,而是要观赏最好作品才能培育成的 。只有看最好的作品,才能在最好的作品中打下牢固的基础,你就有了用来衡量其他作品的标准,估价不至于过高,而是恰如其分。”

        “国家的不幸在于没有人安居乐业,每个人都想掌握政权;文艺界的不幸在于没有人肯欣赏已经创造出的作品 ,每个人都想由他自己来创作 。”

         “你知道我多么高兴看到任何使我们看到未来远景的改良 ,但是任何使用暴力的跃进都在我心里引起反感,因为它不符合自然。”

        “我不赞成要求为了的国家公仆在学习期间学习那么多的理论知识 ,许多青年人在这种学习中身心两方面都受到摧残 ,未老先衰。等到他们投身实际工作时,他们虽然拥有大量的哲学和学术方面的知识 ,可是在所操作的那种狭窄的行业中完全用不上 ,因而作为无用的只是忘得一干二净了。另一方面,他们最需要的东西却被他们丧失了。也就是说,他们缺乏实际交往中为了做好工作所必需的脑力和体力。”

           此书中生动流畅的体现出歌德对生活的挚爱、观察、积累及实践 ,尊重和热爱自然。一切事物都是互相依存的,在生活与工作中要努力提高掌握外在事物和洞察过去情境方面的能力,要有更高更精准的追求,立即吸取现时代的一切精华 ,多做分内的事。我们赞同的东西使我们处之泰然,我们反对的东西才使我们的思想获得丰产 ,要学会综合分析和准确判断事物的能力。他也非常注重人与环境的外在影响力,一切才能都要靠知识的营养来丰硕自己。他谆告我们青年“要从有卓越才能的前辈和同辈那里学习到一些东西,就连最大的天才,如果想单凭他所特有的内在自我去对付一切,他也决不会有多大成就” 。同时也建议我们不要把素朴天真和感性具体全都丢失了;需要拥有宽仁的心胸和阔达的精神来迎接生活中的一切恩赐。

     

     

    《围城》读书心得  

    工程部 陈龙锋

          好不容易读完了钱钟书的《围城》,心里有一种如释重负的感觉。我感觉《围城》好像不是小说,章与章之间一点联系都没有,甚至即使跳着读,也能知道文中的主要内容 。不过 ,幸亏我没有跳着读 ,要不然就会漏过许许多多有趣、精彩的地方,就会捕捉不到钱钟书大师的风采 。

         小说里说方鸿渐的婚姻就像围城,他迈进了就想出来,没进去前却有拼命的想进去 ,听过这样一段话,恰如其分的反映《围城》中方鸿渐的婚姻 ,乃至当今社会人类的婚姻 ,这话是这样的:如果你结婚 ,你就会后悔;如果你不结婚,你也会后悔;无论你结婚还是不结婚,你都会后悔。嘲笑世人愚蠢 ,你会后悔 ;为之哭泣 ,你也会后悔;无论嘲笑还是痛哭,你都会后悔 。信任一个女人,你会后悔;不信任她 ,你也会后悔。吊死自己,你会后悔;不吊死自己,你也会后悔。这就是一切哲学的总和和实质。

          方鸿渐,有一种见到美女就啥都望了的混小子 ,但他也有好的方面 ,例如:语气诙谐且具有讽刺。在这部书中 ,钱老以“优美”的讽刺手法,照亮一代或数代中国人 。

          对于书中的某些场景和表现手法更是深有体会。

         凡是读过《围城》的人 ,都会对文中作者那生动有趣的讽刺记忆犹新 ,赞不绝口。其中,最有意思的就要当数范小姐了。听说汪太太给她做媒,正求之不得 ,但又故弄玄虚,还在背后怀疑孙柔嘉,假得不得了。汪处厚夫妇请吃饭,她五点钟才过就到汪家,还说不好意思,她自己比谁都急 ,把自己涂得花枝招展的 ,想尽可能地吸引赵辛楣的注意 。见过辛楣以后,正像文中所说那样“像画了个无形的圈子,把自己跟辛楣围在里面,谈话密切得泼水不入”。而且,范小姐像夫唱妇随似的赵辛楣说这闷 ,范小姐就说:“可不是吗?我也很少谈得来的人 ,待在这儿真闷。”赵信没有说他崇拜草鱼,范小姐又抢着说:“赵先生,我真高兴 ,你的意见跟我完全相同。”在回去的路上,她几次设法要把方鸿渐、刘小姐支开,留下赵辛楣和她两个人走。她一会儿说桥太窄 ,让辛楣陪她走河底 ;一会儿说忘了手提包 ,让辛楣陪她回汪家去取 ,使范小姐的性格跃然纸上,十分有趣。李梅亭在赴三闾大学的路途上所表现出的吝啬心理也很精彩。启程时,他抢着买低等船票 ,明明是为了自己省钱 ,说自己为了大家而受点苦,受点累,以骗取别人的好感 。路途中,他舍不得使自己的新雨衣,找借口用孙柔嘉的伞 。他带了一木箱药品,准备在内地的学校卖个好价钱,没想到,孙柔嘉居然生病了。这时 ,他也不肯给孙柔嘉仁丹服用 ,因为一包仁丹开封后就卖不到好价钱。但如果不给药,就博不得同伴的好感 ,于是想出用鱼肝油丸来代替仁丹的主意。因为鱼肝油丸虽然比仁丹贵 ,但已开封的药“好像嫁过的女人减了市价” ,就不值钱了。他万万没想到,吃了鱼肝油丸的孙柔嘉,不但没有好 ,还是病情加重,使人们不禁怀疑起李梅亭。钱钟书对其他人的讽刺也很精彩 ,就不一一说了。有兴趣的同学不妨自己看看《围城》,你或许会发现更多令人忍俊不禁的地方。

          对于本书的男女主人公,我的脑海中方鸿渐只是一个玩弄是非、做事没有头脑 ,毫无原则 、经不住诱惑的、可以说是个失败的人。而孙柔嘉虽然看起来小鸟依人,没有什么主见的女人,却是个最工于心计的人 ,是那种小小的身体里蕴含着强大爆发力的人。在全书的最后,方鸿渐在经历了爱情、事业和家庭的失败后 ,这样感叹:在小乡镇时,他怕人家倾轧,到了大都市,他又恨人家冷淡,倒觉得倾轧还是瞧得起自己的表示。就是条微生虫 ,也沾沾自喜,希望有人搁它在显微镜下放大了看的。拥挤里的孤寂 ,热闹里的凄凉,使他像许多住在这孤岛上的人 ,心灵也仿佛一个无凑畔的孤岛。我想 ,这不仅是方鸿渐当时的心情写照 ,也是他这失败的一生的真实写照吧。另外,我十分感谢钱钟书 ,因为,它是我看到了当时社会人与人之间的虚情假意。书中多次出现了恭维的话,开始我觉得十分看不顺眼,认为在人与人相处的时候 ,一见面随之而来的就是恭维的话 ,如果是我听了 ,绝对不和这个人交往。因为这反映出这个人对我没有一点诚信。但是,我在文中发现了这样一段,令我冷笑 :顾尔谦看到了李梅亭的字,不断的夸赞李梅亭一首能写好几体字。没想到李梅亭笑着说 :“我字写得很糟,这些片子都是我指导我的学生写的” 。当我看到这时,想,看你顾尔谦怎么下台。令我没想到的是,人家顾尔谦脸色没变 ,说:“唉,名实必出高徒啊!名实必出高徒啊!” 。

         《围城》的确是本好书,每一次读它我都会有新的感受 ,好书也的确能让我在忙碌的工作 、学习、生活中有一片闲暇的时光,让自己缓解一下疲劳,使人在心灵上得到解放。

     

    蔡康永—“说话之道”读后感

    行政部 胡小桐

         “说话之道”全书一共包括40篇短文 ,每篇都是一个故事 ,每个故事都有插图 。

         “把说话练好,是最划算的事。报告、开会 、道歉 、要求加薪、演讲、倾听诉苦等等,都只跟一件事情有关,就是你会不会说话,知不知道听你讲话的人想听到什么” 。这是“说话之道”的写序,一针见血。蔡康永卖了这样的一个关子,就把我吸引住了 ,也引发读者继续阅读下去的兴趣。看来,“说话之道”的作者果然功力不浅,很会抓住人心 。

         “说话之道”整本书字数并不多,读起来也比较轻松 。读完后,不禁反思起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常犯的几个说话错误 。

          一是“说话本无道,有心便有道”。只要不是哑巴 ,开口说话并不是一件难事。但是总会有人说的话让人开心 ,有人说的话却让人难堪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遇到一些“忙人”,当你和他讲一件事情的时候,他的心思不在这里,当你问他“你觉得怎么样 ?”时,他往往会说“你刚才说了什么 ?”遇到这样的人,说话者的心一定会凉半截 。因此,我们要将心比心,当我们手头正在忙事情 ,没办法顾及身边想要向你倾述的朋友时,请及时告诉他“稍等一下”。也就是说,要么不听 ,要听就请认真听。

          二是“多听少说,比少听多说好”。很多时候 ,朋友向你抱怨并不是想得到你的同情或是想从你这里得到建议 ,而只是单纯地想让你听他说完 ,此时你只要耐心听完他的话 ,就可以了 。

          三是“每一次说话都是一次练习” 。我以前觉得平时说话都无所谓的 ,只要公众场合讲话时注意点就行了,其余时间想怎么说就怎么说 。结果才发现,平时不努力,用时徒伤悲。由此可见,用好每一次练习的机会是多么重要 。

          如果你也是和我一样属于“嘴笨”类型的,那么不妨也来看看这本书吧 !受益匪浅哦 。

          总之 ,我的体会就是套用书中的一句话“透过说话 ,懂得把别人放在心上”。

  • XML地图